「访谈/对话」杨天德:不断改进汽车内饰设计,完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重庆世纪博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访谈/对话」杨天德:不断改进汽车内饰设计,完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

发布时间:2022-01-10 13:38:10    浏览:959

微信图片_20220110134015.jpg

访谈嘉宾:杨天德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检测试验院院长,从事汽车检测试验工作20余年
微信图片_20220110134044.jpg
访谈主持:贾  艳

《西南汽车信息》责任编辑,重庆汽车工程学会项目主管



   导  言:

为增加汽车舒适性,汽车企业不断改进汽车内饰设计,采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的大量应用,存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污染加剧的可能性。

解决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营造健康的车内环境,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责任。车内空气质量也成为消费者买车重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VOC的全过程监控中,需对原材料、零部件、整车的VOC分别进行测试分析。金康赛力斯的分析手段主要采用的是安捷伦7890B-5977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FID、HS-GCMS/FID)、1260II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HPLC)等分析设备,以及整车、零部件环境模拟试验舱,这些设备可提供实际工况的模拟与精准的分析测试。

如何建立完善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保障健康、环保的车内环境?就这个业内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处对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检测试验院院长杨天德进行了专访。



01
国家标准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严格

贾  艳: 健康环保已成为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的主旋律。环保不仅体现在汽车排放物上,车内空气质量和材料的环保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汽车健康和环保方面的管控趋势吗?

杨天德: 车内空气质量的好坏、有害物质的含量都会影响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国家标准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严格。

在车内空气方面,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作为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让车内空气质量有标准可依。

国家环保部于2016年1月22日发布GB 27630-201X《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车内VOC国标,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强制性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其次标准加严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物质的限值要求,虽然放宽了乙醛的限值,但仍低于国际上广泛认可的0.30 mg/m3安全阈值;从封闭阶段时间,从管控物质的种类来看,也较其他国家标准更严格。

微信图片_20220110134104.jpg


在有害物质含量方面,2013年10月23日,工信部第52号公告发布《汽车材料中汞的检测方法》、《汽车材料中铅、镉的检测方法》、《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汽车材料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检测方法》六项汽车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标准。这些汽车行业标准的出台,为我国汽车行业进行有害物质管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保证车内空气质量和材料安全,需要从汽车的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层层把控,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的车内环境。

金康赛力斯作为一家负责任的车企,依托行业内先进的分析设备,完善监测方法和环境检测标准,从健康、环保方面对汽车质量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02
先进硬件设备+专业人才,严控VOC

贾  艳: 在汽车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今天,车内空气质量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和产品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您刚也提到了健康的车内环境,是需要从汽车的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层层把控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各环节是如何对车内气味、VOC进行管控的。

杨天德: 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对于车内气味、VOC管控,需要在材料开发、设计研发、生程环节、验证环节都要建立全方位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车内气味、VOC的主要来源存在于车内座椅、顶棚、地毯、仪表台等主要零部件。

微信图片_20220110134127.jpg



企业在设计研发阶段,就要确定整车VOC挥发量目标值,根据此目标值选取相应的零部件及材料,或与零部件及材料供应商共同开发。供应商会根据整车目标配合制定零部件VOC检测标准限值,从而实现产品VOC的逐级管控,以满足标准要求。从材料上来说,应采用低挥发性环保材料,从源头上杜绝有害物质的污染。

零部件生产过程管控也是影响整车VOC的重要因素。从注塑成型到加工后的存储、包装、运输环节都需要严格管控。例如:注塑过程中的挤出温度不但会影响VOC的散发,而且对产品VOC的一致性也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如果零部件生产工艺一致性控制不严格,使量产阶段的整车VOC无法达到设计的技术要求,就需进行相应的整改工作,并对整车VOC超标物质进行定位溯源,要求零部件及材料企业通过调整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添加剂的使用、变更使用基材等方式来降低产品VOC。这对一个企业管理成本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在VOC的全过程监控中,需对原材料、零部件、整车的VOC分别进行测试分析。金康赛力斯的分析手段主要采用的是安捷伦7890B-5977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FID、HS-GCMS/FID)、1260II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HPLC)等分析设备,以及整车、零部件环境模拟试验舱,这些设备可提供实际工况的模拟与精准的分析测试。

微信图片_20220110134149.jpg


除了硬件设备分析VOC以外,车企需拥有自己的专业气味评价团队人员,对车内气味进行主观评价。金康赛力斯十分注重专业团队和人才建设,拥有30余人规模的专业“金鼻子”评价团队,其成员在其挑选和培训均遵循着严苛的标准和流程,每年需接受多次嗅觉记忆和灵敏度的培训,定期组织行业开展对标评价,确保我们每一辆交到用户手中的车辆都符合标准要求。

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标准的同时,金康赛力斯也积极地做出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如利用可对车内空气进行主观评价分析的GC-O(电子鼻)进行整车气味溯源,利用整车模拟环境试验舱对整车气味、VOC进行模拟等,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为用户健康保驾护航。



03
ELV管控,守护用户健康,保护环境

贾  艳: 汽车的健康和环保,除了消费者能感受到的车内气味外,还有消费者感受不到的材料的安全和环保。这方面,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又是怎样管控,来打造良心车呢?

杨天德: 这也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国家质检总局已经颁布《汽车禁用物质要求》,主要包含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六项物质。

各大车企积极开展汽车禁限用物质(ELV)的管控,对各级供应商的零部件材料信息进行IMDS/CAMDS的追踪、分析、3R计算及禁限用物质管控等。

目前各大车企对零部件及材料的管控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依据国家标准制定企标,要求供应商对各自生产零部件进行ELV测试,依据检测报告在CAMDS系统进行填报,形成整车的材料数据表,以满足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二是采取供应商自我声明和车企抽检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企标,审核CAMDS系统中供应商材料数据表,满足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比如金康赛力斯,我们在ELV管控方面,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对ELV六项禁限用物质建立了整套测试流程,拥有最新型的EDX荧光光谱自动化分析系统、ICP、UV、ALS-GCMS等一流的分析设备。旗下所有车型均符合国内外ELV法规要求。

ELV测试流程如下图:

微信图片_20220110134223.jpg


03
加强与检测机构、专业设备厂家、ICT公司的合作

贾  艳: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川渝汽车产业链将于11月5-7日举办“重庆汽车行业第34届年会 & 2021未来汽车技术展暨成渝汽车供应链博览会”,研讨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建创新链、补产业链之路径。您从事汽车检测试验工作20余年,您认为行业内应怎么携手来进行完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

杨天德: 我们需要更多地整合检测机构、专业设备厂家、ICT公司等,共同联合,提升整车车企产品质量控制智能化的验证能力手段,共同推进汽车行业高品质发展。

作为车企,应该结合企业自身检测试验需求情况,加强与检测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整车智能驾驶、增程技术等检测领域,充分利用检测机构检测试验资源,共同打造汽车行业试验平台。

微信图片_20220110134239.jpg


同时,应和专业的检测设备厂家及高校、院所充分联合,联合开展专项试验项目及方法的开发和完善,试验标准的研讨,打造智能化检测手段,建立专项领域的重点试验室,使检测平台资源的专业团队做大、做强。

另外,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化管理方面,应和全球ICT领先企业,比如华为,深度融合,建立检测试验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考虑大数据智能化远程监控系统技术的开发应用,更好地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加快强链、补链,希望在智能驾驶检测、试验大数据管理、试验标准研究等方面尽快补齐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