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话」万鑫铭:助力“新三化”,中国汽研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重庆世纪博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访谈/对话」万鑫铭:助力“新三化”,中国汽研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01-10 14:03:57    浏览:1131

微信图片_20220113123836.jpg

图片


 

访谈嘉宾:万鑫铭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微信图片_20220113123839.jpg
访谈主持:冀  杰

工学博士、西南大学副教授、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常任专家,从事智能网联车辆的道路环境感知、驾驶行为决策及多车辆协同运动控制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导  言: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11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正式发布并指出,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HA级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

2020年12月,中共重庆市委也发布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升级发展汽车等支柱产业,支持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链,协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2021年8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重庆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6%,未来计划打造五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重庆汽车行业第34届年会将于11月举办,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规划,研讨如何强链、补链,建创新链,补产业链,助推重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建川渝汽车产业生态圈。

为此,重庆汽车工程学会秘书处对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进行了专访。


01
汽车检验检测技术发展推动汽车“新三化”升级

 


冀  杰: 随着汽车“新三化”发展趋势的叠加消费升级,汽车产业链也在不断更新升级乃至新建,这对整车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带来了哪些挑战?中国汽研在开拓新的检测业务上做了哪些工作,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哪些新的领域?


 

万鑫铭: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供给侧形成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同时需求侧对于汽车的消费理念也正由单一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

 


供给侧与需求侧所出现的巨大变化,本质上是受技术创新所驱动,而作为汽车产业的关键一环,检验检测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微信图片_20220113123844.jpg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首先是挑战层面,毫无疑问,智能电动汽车这一新物种的出现,对汽车检验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检测手段。传统的物理检测已难以适应智能电动汽车的新特性,检验手段必须从机械化向数字化转变,才能深入发现隐藏在电池、电机、芯片等内部的安全质量问题;

二是检测对象。传统检测聚焦在发动机能耗、排放、被动安全等方面,智能电动汽车检测重心则将转移至信息安全、自动驾驶可靠性、OTA软件包合规性等方面;

三是检测周期。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是大势所趋,而智能电动汽车已具备实时数据传输基础,未来的检验检测将更多面向以使用环节为主的全生命周期,而非新车出厂前的单一过程;

四是检测模式。可以设想,受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驱动,未来的汽车检验检测可能由线下转移至线上,远程检测、无人化检测、共享检测等新商业模式可能会加速兴起,颠覆传统检测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113123847.jpg


△ 中国汽研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

 


为此,秉承通用技术集团“以科技进步和品质服务引领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中国汽研在应对汽车检验检测新形势、新挑战时,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速构建数字化检测能力。

在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智能电动汽车检验检测基地基础上,中国汽研已开发出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缺陷识别与安全预警等数字化检测工具,同时当前正在抓紧建设国家自动驾驶场景测试与安全仿真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数字监管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品主线构建完善的数字化检测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创新检测服务布局。

中国汽研当前已组建通信与软件测评、信息安全测评等创新检测服务板块,正在华东、华南等地谋划芯片、OTA等检测能力新布局;

三是健全生命周期检测评价能力。

中国汽研正在推进智能电动二手车测评、智能网联部件耐久与缺陷验证、基于碳足迹的汽车生命周期排放评价等更多面向使用环节的技术研究工作,将在近期持续落地;

四是有序探索新型检测业务模式。

中国汽研当前正有序在推进检测业务上线和管理上线,借助信息化手段,力争率先实现内部全面线上化运营,为下一步实现对外线上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113123852.jpg


 

△ 中国汽研-国家自动驾驶场景测试与安全仿真中心项目奠基

 


当然,中国汽研也将持续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的新特征、新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步伐,建立与之匹配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能力,从而有效保障和有力助推我国智能电动汽车不断发展向上。


 


02
加快汽车行业标准建设发展,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冀  杰 基于国家法律、市场发展、用户需求、技术推动等方面因素,您觉得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行业标准建设现状如何,目前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中国汽研作为仅有的少数汽车行业的央企研究院所,肩负重要使命,做了哪些工作?


 

万鑫铭: 近年来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包括我们科研机构,在智能电动汽车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初步完成了基础体系的构建,并出台了多项国标、行标、团标及地标,其中仅现行的国家标准就已超过100项。但是从客观上来讲,由于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太过新颖、产品太过新颖,我们的标准化还有大量工作尚需持续加强,而当前主要的不足在于完善度、紧迫度、引领度三方面。

 


一是完善度。

总体来看,智能电动汽车标准完善度还有待大幅加强,不仅是100余项标准数量和覆盖范围远不能满足规范行业的基本需求,而且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特别是国标尤其缺乏,甚至不足新能源汽车国标数量的1/5,均需加快填补相关标准空白。

二是紧迫度。

安全是发展智能电动汽车的首要前提,当前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本身并不完全成熟,需要相关安全标准作为底线守护。今年1月,工信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实施,但由于智能电动汽车涉及的安全层面很多,包括电池安全、数据安全、功能安全、通讯安全等等,因此需要我们行业力量加快围绕相关领域推进安全标准开发工作。

三是引领度。

安全和发展是未来智能电动汽车的两大主旋律,我们追求安全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特别是对先进产品、先进技术的激励和肯定,这里面引领性标准作用很大,不管是行标、团标还是地标,都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先做起来,为行业产品技术领跑者“做加法”、“戴红花”,从而以行业标准引领促进企业龙头引领。

么,作为汽车行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中国汽研始终践行央企使命,在标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具体而言

一是有效支撑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汽研多次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研制与修订工作,累计牵头/参与标准超过400项,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相关标准超50项。

二是大力支持安全标准开发。

中国汽研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技术法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堆安全要求》、《商用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等智能电动汽车安全标准开发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有效支撑了相关安全标准的开发工作。

上一篇展商推荐丨秦安股份——领先一步、技高一筹
下一篇盛会将启 渝您相约丨2021未来汽车技术展暨成渝汽车供应链博览会观众预登记全面开启!

返回列表